详情描述:
痉挛性斜颈是肌张力障碍疾病中的一种,局限于颈部肌肉。由于颈部肌肉间断或持续的不自主的收缩,导致头颈部扭曲、歪斜、姿势异常。一般在30-40岁发病。大多数痉挛性斜颈病人病因不明,少部分病人有家族史。 痉挛性斜颈有多种临床症状,基本的症状可以分为四型:旋转型、侧挛型、后仰型、前屈型。有的病人临床症状是多种类型的混合表现。病人常常伴有颈部、肩部疼痛,部分病人有情绪低落甚至抑郁症状。一般而言症状在运动或情绪激动、焦虑时加重,安静时减轻,睡眠中消失。 中医益肾补元汤三辩 阶段:滋补肝肾,改善人体血液组织循环,恢复大脑对人体的支配,缓解症状。 第二阶段:益肾养精,养血滋阴,提高神经系统的的自身免疫能力,促进神经细胞的新陈代谢。 第三阶段:调节脏腑功能、活血通络,平衡阴阳以及恢复自身的身体机能,促使受损神经的恢复。 特殊疗法疗效分析:早期治疗效果满意率优于病情发展后期,发病时间短,年纪轻者恢复较快,病史长、年纪大者可能会恢复慢,大多数患者1个疗程左右缓解病情加重,有效修复神经,第2个疗程症状开始逐步减轻,3-5个疗程可达到理想目的。该病属慢性疾病,必须按疗程服用,服药期间请按时反馈病情。
一、辨病证
认为痉挛性斜颈隶属中医痉证、痉风、颤证、振掉范畴。
( 1) 痉证: 颈项静止于一个位置, 不发生间断抽搐或震颤。其中颈项向侧方倾斜的为斜颈型; 颈项向水平方向旋转的为扭转型;
向前后方倾斜的为仰抑型。
( 2) 痉风: 颈项发作性的抽搐。
( 3) 颤证: 颈项在一个角度上做有规律、小幅度、双向运动。
( 4) 振掉: 颈项运动方向、幅度和力度均无规律。
二丶辨病因病机
痉挛性斜颈的病机在于窍闭神妄, 痰浊、湿热等病邪阻滞经络, 上蒙清窍, 或督脉失养、阴虚筋燥,导致神机妄动, 经筋结聚无常, 拘挛弛纵混乱, 而发此病。
(1) 痰浊内阻: 素体脾虚或思虑过度, 导致痰湿内蕴, 升降失司, 浊阻窍络, 痰迷心窍, 神明被扰,
神机妄动而发此病。《素问至真要大论》曰:诸痉项强, 皆属于湿。
(2) 气机内郁: 五志过极, 忧思气结, 气机郁滞,郁而生热, 热阻清窍, 扰动神明, 窍闭神妄, 致筋脉挛急而成此病。
(3) 肝肾亏虚: 先天禀赋不足, 操劳过度, 伤及肝肾, 导致肝肾亏虚, 阴虚筋燥而挛急, 发为此病。《景岳全书痉证》曰: 愚谓痉之为病,
强直反张病也。其病在筋脉, 筋脉拘急, 所以反张。其病在血液, 血液枯燥, 所以筋挛。
(4) 督脉失摄: 颈部过劳, 损伤督脉, 督脉为诸阳之会, 入属于脑, 上巅, 督脉受损, 统摄失司, 神明扰动, 神气妄乱而发本病。
三丶辨筋结筋聚
结为颈项经筋凝结紧缩, 具有坚硬、深牢、固定、持久的特点。聚为颈项经筋忽聚忽散,具有粗大、表露、浮浅、松软、不固定的特点。每个病人颈部的结聚有因果、对应关系, 斜颈病人在发病过程中, 一侧为主, 另一侧为辅, 结为主, 聚为辅。如: 旋颈,面朝向侧为结, 对侧为聚; 颈侧倾,倾侧为结, 对侧为聚; 颈前屈, 颈前部为结, 颈后部为聚; 颈后仰, 颈后部为结, 颈前部为聚。
现代西医学对痉挛性斜颈尚无特效疗法,西药疗效不确切;反复打肉毒素及各种手术治疗如脑起搏器、颈部肌肉切除、颈部神经切断术,创伤大、风险大、费用高,不能说这些治疗没有效果,有的患者可以缓解但是没有办法根治,在咨询我们的患者,有很多吃过长时间的西药、藏药,有反复打肉毒素的且副作用难以承受,有安装过脑起搏器了没有效果又去处了的,有手术了效果不理想并遗留很多后遗症的。因为神经切断是难以修复的,而且还会伴有并发症!比如吞咽困难,脖子无力,并且神经的病变是会传导的,手术治疗是比较盲目的。好多患者已经东奔西走求治数年甚至数十年,花了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的,精神压力极大,没有工作和生活热情,没有自信心,甚至没有了爱情和婚姻。
痉挛性斜颈到底用什么药好?
特殊疗法以传统中医整体观、辩证观为灵魂。这种观点把人体看成统一整体,认为疾病表现为整体功能状态的改变,始终保持“整体”和“辨证”两个特色,抓住“阴阳”这个大方向和“因人、因时、因地治宜”等特点。益肾补元汤诊疗痉挛性斜颈三大阶段!
痉挛性斜颈属祖国医学头摇范畴,俗称“摇头风”。中医辨证为外邪侵袭,营卫失调,太阳经输不利,津液不布,筋脉失养。益肾补元汤疗法在经典论述的基础上,结合历代名医对于痉挛类疾病诊疗提出观点,以益肾补元汤为根本,补益肝肾、醒脑开窍、熄风定神、调和气血等法。
联系人 | 刘客服 |
---|